问政面对面·优化营商环境⑧|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张巍
【信息时间:2024-04-10 16:47 阅读次数:
】【
关闭】
优化和改善营商环境,是激发社会创造力和经济活力的重要着力点。不久前召开的全市招商引资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为今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篇定调,动员全市上下持续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始终保持优化营商环境“进行时”,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陇南提供有力支撑。即日起,陇南市融媒体中心在“新陇南”客户端、陇南发布、《陇南日报》、陇南电视台等平台统一开设专题专栏,推出“陇南·投资创业洼地——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报道,将对有关市直部门负责人、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访谈,晾晒各级各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成效,阐释2024年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方法路径,表明改进干部工作作风的决心和态度,营造全市上下“重商兴商、亲商爱商、护商安商、利商富商”的浓厚氛围,敬请关注。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紧紧围绕“让平台交易活动更加统一规范,让市场主体办事更加快捷便利,让公共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公平”的工作目标,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坚持市场主体需求导向,着力在“服务、创新、减负”三方面发力,努力营造“成本更低”“时间更短”“效率更高”“服务更优”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助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提升大突破。一是优化场所设施,让硬件服务更有“质感”。我们争取市政府投入专项资金600余万元,实施综合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和公共资源交易“全省一张网”陇南建设项目,推动交易中心整体设施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目前,我们通过采用不见面开标直播方式,项目开标从“一室一标”转为“一室六标”,平均开标时间缩减至10分钟,项目单日最大交易量从原来的15个增至40个;通过完善扩充评标席位,推行电子辅助评标,评标效率较以往提升30%,招标单位每年可节约评标专家劳务报酬近200万元,保证项目在法定期限最短时间完成交易。二是拓展信息技术应用,让网上服务更有“温度”。我们通过完善构建全市公共资源交易“一网四平台”,全面推行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实现招标单位“一次不跑”报要件,行业主管部门“一键审核”推信息,项目交易前端审批时限从原来3-5天压缩至1天,审批备案要件从原来的5-10个缩减为3个;企业投标实现全部事项网上办,“一次都不跑”成为新常态,每年为参与陇南项目交易的企业减少标书制作打印、人员往来交通住宿等费用近5000万元。我们还全面停收政府投资项目投标保证金,每年可为投标企业减少流动资金占用近1.5亿元,最大程度让外地企业参与陇南项目招标投标“零成本”。三是健全完善内控管理,让平台管理更有“章法”。我们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行业内最新政策要求,制定了《公共资源交易法规政策汇编》《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制度汇编》,形成相对完善的内部制度规则体系。我们还通过出台《公共资源交易场所各方主体行为规范》,针对6大交易主体和35项交流流程,制定55条行为规范,全面推行廉政承诺制,按照“失信即惩戒”原则,对招标、投标各主体实行“一标一评一见证”,并与行业主管部门建立诚信评价转送、运用机制,有效规范场内交易行为。四是强化监管保障,让企业更有“底气”。我们积极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专项整治,在项目信息发布、招标文件编制、投标资格要求等环节实行公平竞争性审查,有效破除影响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规则障碍和隐性壁垒。探索建立线上监管与现场管理的综合监督体系,开辟网上质疑投诉渠道,搭建网上监管平台,保证各行政主管部门对交易过程进行多渠道、全方位实时监管。通过采取有效措施,2022年、2023年,我市招标投标质疑投诉率分别下降5%和7%,市外企业参与陇南项目招投标比率达到98%。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三抓三促”行动和全市“三城五地”“十大行动”及“四抓四提”重点部署,积极贯彻,对标建设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一流平台,以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基础核心,以“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为实施路径,以聚焦提升工作短板弱项为突破口,以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为总目标,强化项目交易“全链条”风险防控,持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诚信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为建设幸福美好新陇南做出公共资源交易新贡献。